◉ 第 59 章

2025-03-22 07:29:58

红着一张脸, 周承东跟陈策憋了好一会才吞吞吐吐非常小声地叫了一声阿姨,叫完就赶紧告辞。

萧家他们不敢再待了。

家里刚好也没什么吃食,苏蔓青也就没有挽留, 而是亲自把两个小伙子送出了门, 看着周承东跟陈策那飞速离开的背影,影后笑了起来。

如果说昨天她对何秀媛跟姚雯丽上门有点意外又好奇, 今天看到来的周承东、陈策的到来,她算是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不过幸好大家都是知礼之人, 误会解除也就没什么了。

妈妈, 你买了什么?跟在苏蔓青身边, 见没了外人, 大毛开始摸苏蔓青带回来的布料,很厚, 带着细微的绒,颜色是天青色,很是亮眼, 也非常漂亮。

这是窗帘布, 一会妈妈锁锁边,就可以挂在窗户上了。

苏蔓青耐心几个孩子解释。

这么多布挂在窗户上,好可惜。

大毛以前的家也有窗帘, 知道什么是窗帘,但一想到自己家那么多窗户要用到窗帘, 就有点心疼布料跟钱。

就咱们睡觉的几个房间用得上, 其他房间暂时不挂。

苏蔓青一看大毛的表情就笑得更灿烂, 她突然发现大毛可能是自己经常给他灌输哥哥要维护弟弟, 要保护好妈妈这种观念, 小小少年现在操心的事还不少。

都快成管家公了。

那还好, 少挂几个窗户,少用点布。

大毛放心了很多。

然后就开始拉着苏蔓青往院子一角走,边走边兴奋地说道:妈妈,我之前跟弟弟选好的位置,我们打算在这里修一个鸡窝养鸡。

能养鸡?自从搬进了领导家属区,苏蔓青还真没想过养鸡的事。

一来是鸡这种动物每天早上都有打鸣的习惯,真养了鸡会不会影响隔壁邻居,还有一点,住在这些独栋楼房里的都算是有身份的人,估计有些人还不是从农村来的,人家会讨厌养鸡的脏。

虽然他们家养鸡收拾得勤快,不脏。

但也保不齐有人心理上会觉得脏。

大毛一看苏蔓青居然不知道能养鸡,顿时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乐呵呵解释道:妈妈,能养鸡的,刚刚那两个大哥哥就说了,他们家都养得有鸡,快可以吃肉了。

一听何秀媛跟姚雯丽家都养了鸡,苏蔓青顿时没了什么顾虑。

这年头的鸡是真的纯绿色有机无污染,鸡肉香得她每吃一顿都想念下一顿。

养,既然能养,那就必须养。

妈妈,咱们多养点,你看,这个位置就是我们规划出来的,绝对不影响咱家院落的美观,也妨碍不到外人。

把苏蔓青拉到院落的一角,大毛指着地上自己画的线眼巴巴瞅苏蔓青。

他想多养点小鸡,这样就能吃到很多的美食。

至于二毛跟三毛,心中也有期盼,只是他们没有像大毛表现得这么明显。

看着孩子们在地上画出来的白线,苏蔓青在脑海里算了算空间大小,应该能养十几只,十几只不多也不算少,于是认可地点了点头。

这种垒鸡窝的活等铁柱回后交给他跟三个孩子做。

太好了,妈妈,我最最爱你了。

一看苏蔓青点头,大毛顿时兴奋得蹦跳起来,掰着指头数日子,他算了算,要是早点养,年前他们家肯定能吃上鸡肉。

妈妈,刚刚那两个哥哥说了,他们能帮咱们买到鸡苗。

二毛借机给周承东与陈策揽事。

行,我一会问问两位大姐。

苏蔓青一听孩子们连鸡苗都找到了门路,顿时对孩子们的交际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打算这个假期让孩子们在家属区里好好玩,多认识几个小朋友。

开学以后也有同伴。

站在敞亮的院子里,苏蔓青笑容完美,心情愉快,这里以后就是她们的家了。

妈妈,我觉得咱们可以种点花,花好看,还能不让人轻易看到咱们院子里。

二毛还一直挂念之前周承东跟陈策上门时眼睛四看的情形。

而这也正是苏蔓青想干的。

习惯了隐私性的生活,她还真不习惯敞开院子让人一望到底。

我记得凌霄花跟蔷薇都是攀爬性植物,有空咱们找找看,可以移栽到院子里,围着院墙种上一圈,等花开的时候一定非常美。

苏蔓青赞同二毛的提意。

就这样,一家人有商有量把整个院子重新做了规划。

新院子里桂花树下没有石桌,这让习惯了夏天一边吹着微风一边在桂花树下吃饭的苏蔓青几人有点不习惯,那个位置肯定要再次弄成休闲场所。

看着没有苏柳村那颗桂花高大的桂花树,苏蔓青若有所思。

妈妈,我觉得咱们可以修个小亭子,既能挡太阳也能挡雨,还能在里面吃饭,闻着桂花香肯定很不错。

三毛也提着自己的想法。

这里冬天冷,下雪下得早,修个亭子挺好。

不是什么违规违建的事,苏蔓青都点头同意。

她甚至很享受孩子们这种参与,因为这说明孩子们的心是真的在这个家。

再在树下修个秋千就完美了。

院子改建的图形在苏蔓青的脑海里成型,对于追求完美的人来说,希望家园更加尽善尽美。

太好了,还能修秋千。

别看大毛已经十一岁,但十一岁的孩子也还是孩子,对于玩,那是永远都不会腻的。

对,咱们再修个秋千,以后都能坐在上面玩。

揉了一把三个孩子的脑袋,苏蔓青让孩子们出去随意玩,但也叮嘱他们别出家属区就回了客厅,带回来那么多的布料,她得赶紧弄成窗帘,弄好还得再洗一洗,不然挂窗户上过不了她微洁癖那一关。

得了苏蔓青允许去玩,大毛看向两个弟弟。

两个弟弟也兴奋地看着他。

走,大哥带你们出去看地盘。

早就等着这一刻的大毛一挥手,率先出了院门。

他对家属区早就好奇无比,早就想去探索了。

二毛、三毛的速度也不慢,一点都不怵地跟着出门。

他们最先逛的是领导家属区。

这里是离他们最近的,也是最熟悉的。

十八栋楼房,每栋楼房的外观,院落,大小都一样,除了中间几栋一看就是有人住,其他房子还没动静,不过他们猜测应该快了,估计开学前肯定能住满人。

回想起周承东跟陈策说其他家有鸡苗,三个孩子干脆走向有人家的几栋楼。

走到周承东跟陈策家时,昨天晚上来过的大毛给两个弟弟煞有介事地介绍哪家姓周,哪家姓陈。

离咱们家也不算远。

二毛看了看自己家,又看了看眼前的周家,陈家,得出这样的结论。

嗯,一点都不远,我都能站在这里清清楚楚看到咱们家。

三毛附和二毛的话。

以后咱们来找两个哥哥玩。

回想起周承东跟陈策叫苏蔓青阿姨的神色,察觉到深邃的大毛调皮起来。

好。

二毛跟三毛也笑。

对了,也不知道哪家有鸡苗,咱们找找看。

大毛他们在周家、陈家门口转悠了一会没见到有人出来,也就没有上门打扰,而是接着走,边走边转头四看。

鸡苗估计还小,没放出来。

利用身高优势看清楚眼前院落的二毛猜测。

大毛跟三毛都点头认可。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栋楼前,还没往院子里看,就听到一阵密集的啾啾啾叫声。

鸡苗!对视一眼,三个孩子立刻看向声音传来的位置。

然后他们就看到院子里的一角好多小鸡苗,一群婴儿拳头大小的嫩黄色鸡苗正在围起来的栅栏里不停地争抢着食物,栅栏外面还蹲着一个小孩在吃饭。

一边吃,饭一边从他嘴角掉落。

每掉落一粒米饭,小鸡苗就拥挤在一起抢。

用……用饭喂鸡苗啊!大毛目瞪口呆,他们家可从来都舍不得用粮食喂鸡,之前在苏柳村,他都是带着两个弟弟去抓菜青虫或者是挖蚯蚓喂鸡的。

有点奢侈,败家。

三毛也不敢苟同。

不知人间疾苦,好日子过多了。

二毛不屑那个小孩。

邓司令今天原本有个议会要开,但开会前才发现自己有份机密文件忘在家里忘了拿,这种文件可不能过警卫员的手,于是开了车回来。

临进家属区前,刚好遇到一位家属犯了病,他就让司机跟警卫员开车送人去医院,自己则走路回家。

还没进家门,就看到三个长得很好看的小孩站在自家围墙边。

原本他以为是家属区哪家孩子闲逛到了这里也没在意,结果随着他的走近,他居然听到了三个孩子在嫌弃自家孙子用米饭喂鸡。

顺着三个孩子的目光,邓司令看到了蹲在鸡窝前的孙子。

有点糟心。

不想惊吓到三个孩子,他还真不能直接批评孙子,只能走近三个孩子接了一句,这小子确实有点不知人间疾苦,要不,你们教训他一顿?大毛他们霍然回头。

然后就看到了一脸威严的邓司令。

邓司令习惯严肃着一张脸,就算是对三个孩子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但笑得也非常不好看,甚至有点凶狠的意味在里面。

爷爷好。

大毛三人也没对邓司令的面相产生害怕的心思。

主要是他们明白人不可貌相,之前连吴保成那么凶恶的长相他们都没有害怕,更不会去害怕一位穿着军装的老军人,于是站好礼貌地叫人。

孩子们好。

见三个孩子不仅没有被自己吓跑,反而很有礼貌地叫人,邓司令眼里闪过一丝诧异,但更多的是欣赏。

爷爷,这是你家啊?二毛心眼不少,结合邓司令的站位跟神情,猜到对方可能是眼前这栋房子的主人。

对,这是爷爷家,你们要不要去爷爷家做客,顺便帮爷爷教训教训那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小子。

指着已经端着碗跑到院门口的大孙子,邓司令真心邀请大毛这三个孩子上门做客。

二毛不太想去,他才不想平白无故去做坏人。

于是水灵灵的眼睛眨巴了一下,对邓司令说道:爷爷,该吃午饭了,我们还要回家帮妈妈干活,今天就不去您家做客,改天我们再来。

说完对邓司令敬了一礼。

大毛、三毛这种时候是不会拆二毛的台,立刻跟上。

邓司令更喜欢这三个激灵的小孩了,于是问道:孩子,你们叫什么名字?爷爷,我叫章修宁,左边是我哥哥顾缙,右边是我弟弟贺辰。

二毛不卑不亢地解释自己的家人。

三个孩子三个姓,邓司令猜到了原因,对这几个孩子更顺眼,叮嘱道:这里是爷爷家,你们以后有时间就来爷爷家玩,爷爷非常欢迎你们。

好的,爷爷,再见。

见邓司令没有强迫他们留下,二毛几人对邓司令的好感也非常深,说了再见才离开。

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邓司令很满意,端着碗的邓兴邦则是不满。

他刚刚可是全程都听到了爷爷跟那三个不从哪冒出来的小孩对话,能高兴才怪。

吃饭就好好吃饭,嘴再漏饭,下顿就别吃了。

瞪了一眼虎头虎脑的大孙子,邓司令进门去书房拿文件,他还要赶回去开会,暂时没空教训孙子,一会教训儿子也是一样的。

看看现在的小孩都成了什么样子。

才几年,就不珍惜粮食,要知道当初他们可是饿狠了肚子,一口粮都得省着吃好几顿,更别说过草地翻雪山的时候,那是真饿死了人啊。

想到这,邓司令的脸更冷。

冷到邓兴邦再也没敢出现在他面前,而是躲在奶奶身后赶紧刨完了碗里的饭。

开了一天会,邓司令天黑才到家,家里人正等着他吃饭。

看着饭桌上的大鱼大肉,他的脸黑了。

你,你,还有你,去书房给老子面壁思过。

指着自己三个老大不小的儿子,邓司令面沉如水地赶人。

三个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邓家子弟莫名其妙去了书房面壁思过。

什么情况?老大看向老二,同时也在内心深处反省,他这段时间犯没犯事,捋了一遍,可以肯定,没犯事,他近期都乖乖待在军营里。

老二也莫名其妙,看向老三,为啥反省,让咱们反省什么?我们做错了啥?看着都看着自己的两个哥哥,老三差点吐血,白眼一翻,小声嘀咕道:我要知道我还站这思过?面面相觑,三个昏头昏脑忙了一天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的邓家人无奈地深深叹息。

也不知道是谁招惹了老头子,他们可算是招了无妄之灾。

就在邓家三子怜惜自己命运时,餐桌上,邓兴邦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害怕地看着爷爷,他有种感觉,好像是他今天白天用饭喂鸡的事招惹了爷爷。

明天吃忆苦饭。

坐在桌上好一会,邓司令才拿起筷子开动,饭菜都做好了,也不能不吃,不然那不是更浪费吗。

老头子,你今天怎么了?之前邓司令发火,老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更不能劝,只能看着,现在见事情过去,就忍不住问了一句。

看着老伴那苍老的脸庞,邓司令知道自己是迁怒了。

以前大家过得都苦,也饿过多年的肚子,现在日子终于好过了,也就有了弥补当年饿过肚子的苦,家里的伙食才提上了这么个档次,这也不能怪老伴。

淡淡看了一眼坐在饭桌上低头吃饭的三个儿媳,邓司令说道:为国争光的战士们即将回来,三年前去了那么多,能回来的也不知道几何,很多尸骨都无法收回,咱们这些留在后方的人享受着他们用生命捍卫的成果,我希望孩子们都能存有感激之心,吃几顿忆苦饭当是让大家记住这幸福来之不易,得珍惜。

好,明天咱们家就吃忆苦饭。

跟邓司令是大半辈子的夫妻,老伴一听邓司令的解释就明白怎么回事。

看着桌上的饭菜,她也在深刻反省。

确实有点奢侈了。

就这样,邓家开启了忆苦饭的反思生活,隔壁几家了解到情况后也默默跟上。

这样一来,苏蔓青家可就遭了殃。

领导带头吃忆苦饭,他们家不能不吃,于是也跟上了队形,只是他们家就算在乡下的时候也没吃过几顿野菜饭,现在吃忆苦饭有点为难她的厨艺。

一天后,整个家属区不上班的家属都出了家属区找野菜。

一天,两天,三天,找野菜的家属越来越多。

家属区修建在城市的郊区,不远处有山,也有河,当然也有野菜。

蓬勃生长的野菜正葱翠,但八月这个季节也有些老了,能吃的可不多。

大毛与两个弟弟也跟在苏蔓青的身后采摘野菜,东北这边的很多野菜他们都不认识,也不敢乱摘,只挑认识的马齿苋跟苋菜采摘。

跟他们一样的还有潘秋兰一家。

潘秋兰一家也不是东北人,对这里能吃的野菜也不知道。

蹲在苏蔓青的身边,潘秋兰一脸的兴奋,大妹子,早知道外面有这么多野菜能吃,我早就带孩子来采摘了,这些菜采回去跟面粉和一块,能顶好多粮食。

自从吃了苏蔓青带给他们的包子,她就非常信任苏蔓青,有什么话都会主动说。

是的,嫂子,野菜对于咱们来说,真就是能填饱肚子的粮食。

苏蔓青家虽然吃野菜吃得少,但在苏柳村的时候也是吃的,就算是后世,她也知道东北有很多能吃的野菜,可惜她都不认识,不敢乱采。

对对,以前在老家,每个季节我们都会上山采好多野菜,我们那能吃的野菜特别多,有……巴拉巴拉,潘秋兰的嘴就没有停过。

她其实也是憋得慌。

住她隔壁的两家媳妇都是城里人,不说看不起她,但最少大家是没有共同语言的,这不,憋了好几天,遇到苏蔓青就有点刹不住。

话一开闸就没完没了。

苏蔓青也没嫌弃潘秋兰话多,一边在地上找着野菜,一边听对方说话,就当听故事了。

不远处,大毛三个孩子的身边不仅有王家的三个孩子,还多了几个年龄相当的小朋友。

其中之一就是邓兴邦。

自从这三个小子在他们家门前溜达过一圈,他们就再也没吃过肉,天天都是苦了吧唧的忆苦饭,吃得邓兴邦觉得自己都瘦了一圈。

这不,看到大毛他们出门挖野菜,他也跟来了。

不仅自己跟来了,还带着自家的小伙伴,张建军,徐新霁,还有刘成业。

他们可都是一个家属院的小伙伴,也是铁哥们。

小子,你之前跟我爷爷说了啥?蹲在大毛身边,邓兴邦装作挖野菜的样子,但眼睛可都盯着大毛,大有大毛要是不回答他就揍人的意思。

你管我说啥。

大毛觑了邓兴邦一样,一点都不怵。

才四个小孩,他一人就能打三个,更别说他还有两个弟弟,他那两个弟弟啊,嘿嘿,打架可能没他厉害,但脑子好使,阴招那是一出又一出,他们兄弟三人之前在苏柳村外面打架就没吃过亏。

甚至都没人敢上门告状,这就是底蕴。

不知道情况的邓兴邦被大毛一句话就噎住了。

旁边跟着来当帮手的张建军等人也被大毛的胆子惊得头皮发麻,这哪来的二愣子,居然敢这样跟他们说话,不怕挨揍吗?!!!我警告你,你要不说,我们可就揍你了。

邓兴邦说出威胁的话语。

你敢动手,那咱们就看谁揍谁。

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子,大毛二话不说扔了出去。

几个小朋友的目光顺着石子走。

然后大家就看到几十米外一棵碗口大的树干被砸中,不仅被砸中,树干上还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白色痕迹,那是树皮被砸开后的树芯。

咕咚!也不知道谁吞口水的声音响起,更让邓兴邦几个小朋友紧张无比。

居然是个狠人!衡量了一下双方的武力值,邓兴邦觉得四对三也不是很有把握,不得不改变了对大毛三兄弟的政策,笑道:小孩,咱们交个朋友呗。

你刚刚不是想揍我吗?大毛瞟了邓兴邦一眼。

不是还没打吗,再说了,不打不相识,我觉得你刚刚扔石子那招非常厉害,我想跟你当朋友,我叫邓兴邦,他们分别是张建军,徐新霁,刘成业。

邓兴邦也是个敢做敢为的人,向大毛三兄弟依次介绍自己的兄弟。

看着长相都不错的邓兴邦几人,大毛想了想,看向二毛、三毛。

做朋友这事他得征求两个弟弟的意见。

二毛他们其实跟邓兴邦也没有仇怨,据说还是因为他们在邓家门前的几句话让整个家属区吃上了忆苦饭,本就有点心怀愧疚,再加上还想去邓家抱鸡苗,也就点头同意跟邓兴邦他们做朋友。

都是同龄人,相差不了几岁,肯定能处得来。

我叫大毛,今年十一岁,读初二。

大毛向邓兴邦这些新朋友正式介绍自己。

(注:50年代初小学为五年制)二毛,十岁,初一。

三毛,九岁,五年级。

听着大毛几兄弟的自我介绍,邓兴邦几人沉默了,沉默中有着难言的震惊,特别是看着大毛、二毛的目光尤其难以置信。

邓兴邦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你们上初中了?是的,我跟弟弟不仅上了初中,我们还年年都是年级第一。

说到学习,大毛非常自豪的显摆。

学渣邓兴邦等人:……这是遇到学霸了吧!见邓兴邦等人再次沉默,二毛想到了一个可能性,小心翼翼问道:你们不会都还在小学吧?在他的认知里城里孩子上学都早,肯定跟他们一样。

九岁的邓兴邦跟其他几人脸红了。

我七岁上学,现在才三年级,你们几岁上的学?邓兴邦可不觉得自己上学晚,一定是大毛三兄弟不正常,哪有人才十一岁不仅身高比自己高一个头,还上了初二。

我们都是七岁上的学,我今年十二,也才读初一。

为了证明邓兴邦话语的正确性,年龄最大的刘成业不得不跟着说了一句。

他们几人也觉得大毛几兄弟是不是虚报了年龄跟年级。

我们几兄弟都是五岁就上学的,那时候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仗,担心我们学坏或者被人欺负,就把他们送到了学校,上了学就跟着学习呗,课程没落下,考试年年第一,自然而然地升学了。

大毛挠了挠后脑勺,解释了一句。

邓兴邦等人:……成绩不好,每个假期开始前都被家人狠揍一顿的军区子弟突然非常想哭,原来真的是人跟人不一样,有人随便看看就能学好。

我们暑假也要做作业的,你们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做?二毛主动给新认识的小伙伴们补课。

非常逃避补课的邓兴邦紧张地看了看张建军等人,看出大家都不太想给自己找罪受,顿时打了退堂鼓,打算找个理由拒绝。

你们成绩如果太差,我们不介意跟你们玩,但你们回家可能会挨打。

二毛看懂小伙伴们的抗拒,然后幽幽地冒出了一句。

为什么?邓兴邦等人惊奇的。

我们成绩那么好,你们那么差,你们父母面子上肯定过不去,你们想想,都是同样的玩,我们玩出花了成绩还那么好,你们怎么就能那么差,这样一来,你们猜,你们会不会挨家长打。

大毛乐呵呵给新朋友科普可能性。

邓兴邦几人惊悚了!这太可怕了,时间能不能倒流,他们不跟这三个小孩做朋友了。

三毛看着邓兴邦几个小孩脸上的表情变来变去,心情也很好,忍不住也说了一句,你们就算不跟我们做朋友其实也一样会挨打。

……!邓兴邦几人想哭。

我们以后肯定还会年年考第一,只要我们考第一,你们的父母就一定知道,你们说,他们知道了,会不会看你们更不顺眼,更觉得你们朽木不可雕。

那绝对是必定的!!!邓兴邦几人瞬间耷拉下了脑袋。

好了,我跟你们说,你们跟我们一起做作业肯定很容易,我们原来在苏柳村有群小伙伴,他们刚开始的成绩一点都不好,跟着我们玩了三年,现在已经是班里除了我们学习最好的。

二毛给邓兴邦他们画大饼。

真的?邓兴邦等人的眼睛亮了起来。

自作聪明的徐新霁甚至满怀希望问道:是不是抄作业,是不是考试的时候你们给了小抄?大毛三兄弟漠然地看着徐新霁。

徐新霁:……他觉得寒毛直竖,全身冷飕飕的。

邓兴邦、张建军,刘成业很有自知之明地偷偷挪动脚步远离徐新霁。

羞与为伍。

脸颊鼓成河豚的徐新霁看着邓兴邦这几个抛弃自己的铁哥们在内心深处呵呵:……搞得你们好像没有抄过作业,没有考试的时候传小抄一样,真是一群不靠谱的损友。

绝交,一定要绝交!那啥,大毛,徐新霁他就是开玩笑,开玩笑的,我们没有抄过作业,也没有考试的时候传过小抄,真的!不是真的在现在这一刻也必须是真的。

邓兴邦努力在大毛三兄弟面前争取好印象。

心知肚明的大毛三兄弟也没有揪着这个问题不放,而是转头议论起河里有没有有鱼,如果有鱼,能不能抓几条鱼烤来吃,他们家的炉坑干了,也烧了几次火,可以烤制食物了。

一说到吃的,孩子们迅速打成一片。

然后全部蹲在河边流口水。

这几天,大家吃忆苦饭吃得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馋肉那是馋得恨不得见到肉就啃。

大毛,我跟你说,食堂有过分。

自认为关系熟了,邓兴邦开始跟大毛几兄弟吐槽。

怎么了?大毛他们还真不知道食堂怎么了,自从自家开了炉灶,他们家的饭都是在自家吃,再也没去过食堂。

见邓兴邦吐槽,徐新霁也挤到大毛身边,忿忿不平道:这几天家里天天做忆苦饭吃,吃得我肠子都黑青了,原本想着去食堂吃饭,结果食堂里不仅一块肉都不见,做的居然也是忆苦饭。

大毛三兄弟有点不信。

他们萧家这几天虽然也吃忆苦饭,但他们家的忆苦饭很好吃,没有小伙伴们说的这么恐怖。

见大毛他们不信,邓兴邦干脆掀起自己的衣服给三人看。

看看,我肚子都饿瘦了,排骨都出来了。

说实话,大毛几兄弟还真没看到邓兴邦肚子上有哪里像排骨,但见几个新小伙伴都一脸哀怨,也不好打击人,只能安抚。

要不,咱们去跟你爷爷说说,咱们不吃忆苦饭了?大毛知道忆苦饭是从邓家开始的,然后所有人都开始跟风,这股风不仅席卷了整个家属区,据说连军区那边的军人也受到了影响。

大毛,你就是我亲哥哥,哥哥,你救救我!抓着大毛的手,邓兴邦感动得热泪盈眶。

徐新霁等人也眼巴巴地看着大毛三兄弟,他们是真的吃忆苦饭吃伤了,好想再次回到曾经的好日子。

就算不能一下就吃肉,白面馒头总行吧!他们以后一定不会再浪费粮食,一定深刻体会农民伯伯的粒粒皆辛苦。

回想了一下源头,二毛看了一眼邓兴邦。

这小子才是罪魁祸首啊!被二毛这样看,邓兴邦总觉得心里毛毛的,小心问:二毛,怎么了?为了能吃上一顿像样的饭,他现在可不敢再得罪大毛三兄弟。

以后别再用粮食喂鸡。

用手狠狠地拍了拍邓兴邦的肩膀,大毛一脸深沉。

邓兴邦顿时知道原因所在了。

脸一红,低头解释道:我从小吃饭就爱掉饭粒,那天不想再捡地上的饭粒干脆就蹲在鸡窝旁吃,想着掉了也能让鸡吃掉,不算浪费。

其实小鸡吃虫子跟蚯蚓才长得快,肉也更好吃。

养了三年鸡的三毛非常有经验。

真的?没挖过蚯蚓的邓兴邦等人侧目。

当然是真的,我们在老家的时候每天放学就去土里挖蚯蚓,那种曾经堆过垃圾的泥地或者是腐木下蚯蚓最多,还有犁田的时候,犁耙能翻出无数又大又长的蚯蚓,我家鸡/鸭最喜欢吃了。

大毛传授经验。

哇!城里孩子听得一愣一愣,嘴巴都张大了。

以后我们带你们去挖蚯蚓。

大毛美滋滋给小伙伴们安排活计。

好!早就不明觉厉的邓兴邦几人连连点头。

就这样,一群原本要打架的小孩混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傍晚一起带着野菜开开心心回了家属院。

大毛说话算话,一回去就跟苏蔓青做了汇报,然后在苏蔓青的许可下去了邓家。

说起来苏蔓青也不知道忆苦饭的源头居然是因为大毛这几个孩子引起的,连着好几天没有吃肉,她也又点馋肉了,巴不得大毛赶紧去把事给处理了。

一出院门,大毛就看到了四双充满了期盼的目光。

走,我妈妈同意了。

大毛带着两个弟弟跟邓兴邦等人兴冲跑向了邓家,他们这次登门可是带了礼物的。

一斤鸡蛋糕跟一篓子苹果。

都是苏蔓青给他们准备的。

看着上门拜访的大毛三兄弟,邓司令的老伴非常稀罕,他们家还第一次有这么小的小朋友登门做客,代表的还不是家长,而是他们本人。

奶奶,这是大毛,二毛,三毛。

作为主人,邓兴邦赶紧给自家奶奶介绍三个小伙伴。

邓奶奶好。

面对慈祥的邓奶奶,大毛他们坐得身姿笔挺,一看就是军人家庭出身的孩子。

大毛他们如此表现,让跟着来的徐新霁等人也下意识端正坐好,比面对自家爷爷都还要坐姿标准。

好,好,都是好孩子,来,吃苹果。

邓司令老伴把洗好的苹果切成小瓣用盘子托着递给所有孩子。

当然,她先递给的是大毛三兄弟,毕竟这三个小孩可是第一次上他们家门,老人家稀罕。

谢谢奶奶。

长者赐不敢辞,大毛三兄弟一人拿了一块吃,徐新霁等小朋友也有样学样,吃完,大毛才礼貌地问邓司令老伴,邓奶奶,邓爷爷什么时候回来?他们来可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的,不能一直待着。

对于邓司令的回家时间,邓司令老伴也不确定。

只能和蔼地看着三个小客人,说道:你们邓爷爷工作忙,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家,要是过了五点没打电话回来应该就不回来了。

说话间,她看向了墙上的钟表。

大毛他们也看了过去。

虽然萧家没有钟表,但他们以前的家有,所以他们能看出指针上的时间还有几格就到下午五点。

听着指针滴答滴答的清脆声音,客厅里安静下来。

邓司令老伴也没有惊动孩子们,反而是跟着孩子们一起等待五点的到来。

邓兴邦又紧张又激动。

他也不知道最终结果会怎么样,但却非常希望大毛他们能帮助自己解除苦难,他不知道别人家的忆苦饭如何,反正他们家的忆苦饭又苦又涩,难吃到吐。

铛——随着一道比指针滴答声更清脆的长音响起时,五点到了。

所有孩子的目光都移到一旁的座机上。

没有铃声响起。

又等了好几分钟,还是没有声音响起。

所有小孩都看向了邓奶奶。

孩子们,邓爷爷今天可能不回家吃饭了,这样,你们找他有什么事跟我说也是一样的,我转告给他。

被所有小孩殷切地看着,邓司令老伴还有点不习惯。

她还真难得看到这群小孩这么乖巧过,看来,功劳应该是第一次来的三个孩子。

面对大毛三兄弟,邓司令老伴神情温和,笑容也更和蔼。

邓奶奶,请问你家今天吃什么饭?想了想,二毛最先开口。

忆苦饭。

邓司令老伴想都不用想就直接回答。

听到这答案,邓兴邦率先倒在了沙发上,苍天啊,大地,他是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才要如此折磨他,他实在是不想再吃什么忆苦饭了。

兴邦,坐好,你爷爷要是看到你这样子你该挨揍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邓司令老伴看着沙发上东倒西歪跟个毛毛虫一样的孙子,再看了看坐得笔挺的大毛三兄弟,她突然就嫌弃起自家孙子来。

第一次被奶奶用这种口吻教训,邓兴邦愣住了。

以前不管他是在沙发上打滚还是睡觉,他奶奶可都这样没说过他!面对这惊人的变化,徐新霁几个小朋友也领会到了真意。

然后大家就都看向了大毛三兄弟。

特别是想起关于不跟着他们做作业就要挨打的言论,他们现在信了,深信不疑,然后就集体打了个寒颤,呜呜呜……果然是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时他们这些自己家的孩子更容易挨打。

大毛几兄弟此时可顾不得安抚小伙伴们脆弱的心灵。

二毛微微皱着好看的眉头对邓司令老伴欲言又止。

孩子,怎么了?有什么话你就跟邓奶奶说,奶奶给你做主。

面对长相精致的二毛,邓司令老伴比对自家孙子态度好多了。

这顿时让邓兴邦更吃醋。

奶奶不爱他了!二毛不搭理邓兴邦幽怨的眼神,目光真诚地看着邓司令老伴,请求道:邓奶奶,你家今天能不能别再吃忆苦饭了?邓司令老伴惊讶了。

邓奶奶,我妈妈养我们三个可不容易了,如果再天天吃忆苦饭,我担心妈妈营养跟不上,会生病。

天天见苏蔓青吃忆苦饭,二毛是真的心疼。

吃肉对身体才好,他不想妈妈生病。

邓司令老伴瞬间听明白二毛话语里潜在的意思。

原本吃忆苦饭只是他们家的事,但现在成了整个家属区的盛事,这种情况下,只要他们家还吃忆苦饭,就没有人家敢去买肉,更不敢不吃忆苦饭。

想明白原因的她内疚了,给三个孩子道歉。

是邓奶奶做事没考虑清楚,让你们忧心了,忆苦饭吃了几天,够了,今天我家吃肉,走,你们跟邓奶奶去买肉。

好。

达到目的,大毛三兄弟脸上挂上了笑容,邓兴邦等人也激动得满面红光。

邓司令老伴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挎着菜篮子领着孩子们就出了门,一出门就让徐新霁等人回家去通知家里的长辈买肉改善晚上的伙食。

孩子们立刻欢呼着分散而去。

原本大毛三兄弟也是要离开的,被邓司令老伴拉住了。

孩子们,是你们提醒了奶奶任何事都不能过犹不及,邓奶奶应该反省,这样,我给你们买块肉赔礼道歉,你们看好不好?邓司令老伴对大毛这三个孩子那是越看越喜爱。

这几个孩子怎么能这么懂事。

不仅知道心疼妈妈,还敢上自家门求情,真是几个好孩子。

一听邓奶奶要给自己家买肉,不管是大毛还是二毛、三毛都齐齐摇头。

邓奶奶,无功不受禄,本就是我们麻烦了你,怎么还能让您给买肉吃,不行。

怎么就是无功不受禄,你们的提醒才让邓奶奶知道错,这本就是功劳事,听邓奶奶的,我估计食品店里的肉不多,你们要是来回奔跑,今天晚上估计可就吃不上肉了。

邓司令老伴笑得满脸祥和。

大毛他们犹豫了。

他们想妈妈能吃上肉。

傻孩子,你们今天上邓奶奶家还带了礼物,怎么,就不兴邓奶奶我给你们回礼?邓司令老伴不由分说拉着最小的三毛就往副食品店走。

这种情况下,大毛、二毛只能跟随。

果然,因为近期家属区都在吃忆苦饭,副食品店里的肉非常少,少到只有几斤。

同志,买肉啊?店员认识邓司令老伴,看到人站在肉摊前,脸上闪过惊喜,同时也明白明天可以多运点各类肉品来了。

嗯,同志,给我割两斤肉,分开割,分开包装。

见肉少,邓司令老伴也不好包圆。

好嘞,您稍等。

店员哪里敢嫌弃邓司令老伴买得少,立刻手脚麻利地切了两块肥瘦相间的好肉秤好,包好,递给了邓司令老伴。

接过肉,邓司令老伴分了一块给大毛提着,然后带着孩子们离开。

刚出门,就遇到其他几家来买肉。

大姐好,买肉呢?见到邓司令老伴手里提着的肉,姚雯丽他们脸上的笑更灿烂了好几分,终于可以吃肉了!对,买点肉给孩子们补补身体,你们也快去买,没剩多少了。

邓司令老伴故意提着肉跟姚雯丽他们在副食品店门口闲聊,这其实就是一个风向标。

她相信今天之后谁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果然,远远一些家属看到邓司令老伴手里的肉,都坐不住了,全拿着钱往副食品店来。

能住进家属区的家属日子就差不到哪去,一个月吃上几顿肉还是没问题的。

见问题解决,邓司令老伴带着孩子们离开。

副食品店瞬间被挤爆。

晚上,领导家属区这边家家都吃上了久违的肉,吃着肉,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深刻感知到幸福日子有多不容易,也对前辈流血牺牲有了更深层次的感触。

邓司令听说这事后,特意在军区开了大会。

忆苦思甜,人人有责,但也不必过度,毕竟矫枉过正也不好。

如此一来,这场孩童戏言引起的忆苦风潮终于结束了。

时间一晃又过了三天,这天家属区的广播在不是广播时间的时间里响了起来,同志们,抗x援c英雄们明日回归,沈阳城张灯结彩迎接英雄们回家,咱们家属区也得做好迎接的准备。

听到广播声,苏蔓青站在二楼的阳台上看向了火车站的方向。

她家萧旌旗回来了!。